close

江南遊 055.jpg 

  我讀大學的時候,只有四間大學有日文系。現在則幾乎所有的大專院校都有日文科系,因此也有朋友、同學的孩子讀日文。他們大概看我日子過得很閑散舒服,收入好像也不差,認為翻譯這行不錯,經常幫孩子問我相關的問題。然而,不是我不肯呷好道相報,而是承擔不起別人孩子前途的重任,也想釐清他們對翻譯這行的浪漫迷思,總是據實以告,翻譯這條路,走起來也會磕磕碰碰的。

  老友們只記得我做翻譯,卻忽略我是在一間待遇優渥(以工時來講)的大公司任職,只是我的工作是翻譯日文而已。其實我同班還有四位也在翻譯日文,但他們是在國安單位裡,同學都認為他們是公務員。基本上,我們的工作是一樣的,只是我還利用閒暇翻譯一些小說散文,多虧以前的休閒娛樂不多,人們較愛讀書看報,我也因此浪得一點虛名,也造成老友們的錯覺,以為做翻譯輕鬆又好賺。所以,我總是告訴他們,我那讓人羨慕的翻譯工作虛像是我的公司造就的,沒有了公司的庇蔭,我只是一個苦哈哈的翻譯匠,日子不會比別人輕鬆。

  有的朋友說,他的孩子很喜歡看書,想做個悠哉的翻譯人,每天與書本為伍。閱讀是休閒享受,翻譯雖然也是一種深度閱讀,但它是個工作。閱讀可以選擇自己喜愛的內容,不懂或不想看的地方可以跳過,但翻譯往往要面對不喜歡的內容,死盯著每一個字弄清楚不可。那時就不是享受閱讀,而是一種腦力和體力的折磨了。也許有人認為,不喜歡的內容可以拒絕。話是沒錯。但是接稿時可能以題材為大方向,拿到樣書時,因為只是純粹閱讀,看得懂也感覺喜歡,於是接下。等到正式翻譯時,才發現語意轉換的困難。意思都懂了,就是很難用中文精確地轉達。

  如果真的喜歡與書為伍,我覺得做編輯比做翻譯好。我常常用蓋房子來跟他們解釋。出版編輯就像個房地開發商,他們嗅出市場利基所在,找到建築師畫圖(原稿),再找營造商起造、找代銷業推出(通常這兩項他們自己包了)。翻譯,往往像最基礎的開挖地下室工程,開著怪手在固定的空間做單調的工作。挖好以後,就沒你的事了。而編輯,通常是從頭參與到尾,工作豐富極了,閱讀是其中一環。累固然是累,但累積的成就感與喜悅也相對的多。

  至於稿費嘛,朋友們很有興趣,其實我也一樣。多年前某日,我去出版社交稿時,碰上另一家出版社的高層來串門子,於是坐下來聊聊業界八卦。提到我們公司另一個單位的雙語譯者,業餘的翻譯稿費年達百萬。我眼睛一亮,怎麼可能?那位譯者的上班時間跟我一樣,是在晚間五個小時左右,白天都空閑。他每天早晨六點起床,一直翻譯到中午十二點,即使出國休假的時候,在飛機上照樣敲著筆電,確實達到每天的工作量。稿費是出版社給的,這事想來無誤。我感到莫名的興奮,決定見賢思齊。到了公司後,立刻在黃色的小便利貼上寫著「百萬一直線!」黏在我的筆電上,好時時提醒我身體力行。可是一覺過後,覺得早起工作太痛苦了,還是算了吧。

  也許,現在也有專業譯者能有那樣的業績,或者更好,那是能力、努力、幸運以及用心經營的綜合成果,少了其中一項,就別對稿費存有太多的幻想,如果算上不含一般公司「勞健保給付、各種生活津貼、公休例假照領薪水、屆齡退休金、裁員資遣費等」福利,跟一般工作收入沒差多少。

  說真的,如果沒有在組織中任職,翻譯是一項很孤獨的工作。說起來它並沒有甚麼發展,從年輕做到老,依然只是照本宣科,累積的成就,盡在一本本與時俱被遺忘的舊書裡。唯一不同的,是它同時具有無形的和有形的直接回饋。稿費雖然不豐,也足以糊口,熱情讀者的回應,也可聊慰孤寂的工作苦悶。但靠這點回饋支撐,這條路還是走得有點徬徨無依。看不到終點,即使看得到終點,那也和起點沒有甚麼大不同。

  即使不是完全專職的我,回首來時路,也會有因為翻譯而失去其他許多想望的遺憾。我也不知道我為甚麼常常不由自主地把自己綁在桌前翻譯,心思卻一直飄向窗外遠處的車流想隨走四方。也許,我還是有點真心愛好翻譯,願意接受它的苦與樂吧。只是我無法向人積極推薦這個工作,尤其初入社會的年輕人,就要選擇這條踽踽獨行路,我是覺得有些可惜,我總希望他們多方闖蕩、好好看過這個世界,對人生有了相當的歷練與體認後,再選擇這種孤獨的工作也不遲。因為,這也是一條進入門檻不高的路,隨時都可以跨入。

 

 

 

 

 

arrow
arrow
    全站熱搜

    bijinluck 發表在 痞客邦 留言(5) 人氣()