close

  關於試譯,我並不排斥,只是覺得沒有需要,更想不通的是,既然主動找上我,為甚麼還要我試譯?難道過去一百多本書籍、以及報上數以千萬字計的翻譯文章都不能作為保證嗎?那麼,區區一、兩千字的試譯又能提供甚麼保證呢?但是,過去抱著與人為善的心理,想說編輯的要求也是礙於公司的規定吧,我就配合一下,也沒甚麼損失。可是去年一次不愉快的試譯後,決定不再自找麻煩。所以今年連續堆掉兩次。第一次本來相談甚歡,也敲定檔期,但在對方要求象徵性試譯時,我立刻回絕。即使對方再度表示,已免去試譯步驟,但就差這麼幾天,檔期給了另一本書。第二次甚至是看到黑名單的出版社便直接回絕,談都不談。當時大概身心狀況不佳,顧不得別人的感受。

  最近,我看了賈平凹的類自傳「靜水深流」、譯了電影大師黑澤明的自傳後,對人生有了一點不同的想法,心緒跟著趨向平實,覺得無須太多計較。就在這時,接到一個陌生的朋友要求,翻譯一篇介紹裝置藝術家的文章,很短,三千字。常來我部落格的朋友大概知道,我對藝術家的文章有點敬謝不敏。前年譯了一本設計師的散文集後,便不願再碰。另外,最怕時間壓力的我,也不喜歡接短稿,尤其是陌生人的稿子。但這期間正逢我心情轉變,想說也不多,就幫忙吧。

  於是,對方把原文寄來,還叮囑我,譯完第一段先寄回去,讓懂日文的同事「看看需不需要提供更多的該藝術家資料作參考?」看完後,我忍不住哈哈大笑,這不是變相的要求試譯嗎?要是早兩個月,我肯定冷冷地退回原文,但這回我平心靜氣,譯完第一段寄給他們,當然沒有補寄資料來,只是我自己主動上日本網站找該位藝術家的資料,理解原文中語焉不詳的部份。

  這短短的三千字,花了我四天的時間,一再修改潤飾譯文,務必要讓讀者看懂在寫甚麼。而在這個作業中,我一直想到因為試譯被我拒絕的編輯,因為我的人生修養不夠,傷害了他們的工作熱誠,我感到抱歉。

arrow
arrow
    全站熱搜

    bijinluck 發表在 痞客邦 留言(6) 人氣()