close

  已經知道結局的故事,只是想重溫那份感動,慢慢地看完了長達五十集的新版「紅樓夢」。此劇還沒上映時,就有朋友傳了劇中人物的定裝照片和一些場景給我看,整個偏暗紅的色調,散發濃厚沉潛華麗的氛圍,心裡很期待。但在上映後,風評好像很差,期待變成了好奇。

  先說人物吧。電影電視翻拍多次,黛玉的角色討論最多。我覺得最符合我想像的是淩波第二度演寶玉時、搭配的那個華裔小姑娘,型非常完美,可惜不會演戲,據跑拍戲現場的記者朋友說,要這本姓天真活潑、不太會講中文的美少女流一滴淚,太困難了。所以從頭到尾靠已入中年的凌波強扮的寶玉苦撐,成績當然輸給林青霞和張艾嘉這一組。後來,大陸拍的電視版(即舊版「紅樓夢」),陳曉旭演的黛玉讓人印象深刻,她後來出家、因病早逝,還真讓人唏噓。這次找的蔣夢婕,可能是採用改良型京劇式髮型的關係,在前半段,臉部嬰兒肥的現象很嚴重,五官不清靈,有時側面的身段顯得臃腫,像個丫環。到了後半段,其他女孩和寶玉都換人飾演,只有她繼續演,總算瘦下來了,病西施的角色才有點說服力。

  劇中大部分的角色都很平凡,女孩子看起來都很像,長大後(也不過十五、六歲)換人演,看起來都接近三十,選角實在很奇怪,也難怪這部大戲沒有捧出一個明星。賈母找來旅美華裔演員周采芹飾演,她演過「喜福會」等電影,出過自傳「上海的女兒」。她的眼神很亮,也很靈活,肢體語言也較多,感覺很洋式的表演,蠻新鮮的。到了後半段,她的表演開始內歛,貼切詮釋出豪門世家大家長的智慧與周全,這是以往的賈母角色完全沒有的一面。歸亞蕾演的王夫人,前三分之二像在跑龍套,毫無發揮,後面是有些戲,但不出色。王熙鳳的角色太鮮明,任何人演都很好發揮。新版的型不錯,熱活有餘,歹狠不足,所以下場不算悽慘。舊版的真是「粉面含春威不露,丹唇未啟笑先聞」,陰狠貪婪,下場好像是坐牢,最後一塊草蓆捆著屍體,讓人拖在茫茫雪地中。

  基本上,劇情絕大部分照著原著小說走,沒有意想不到的高潮,也虧得原著是那麼精彩,具象演化開來,細細觀賞,也有滋味。大概為了強調古典清幽的意境,非外景的畫面的色調都很陰暗,加上像是嗚嗚咽咽的配曲貫穿全劇,陰森森的氣氛反而大過悲慽。不過,景是非常美的,大觀園的景,亭台樓榭、花草樹木都非常美,有的角度很像西湖。黛玉住的瀟湘館,非常雅致,造景講究,從任何角度看都很美。

  因為細部的人物不耐看,聽他們吟詩弄詞也沒那個味道,反而是大場面的景吸引我。大陸片的人海戰術我們是見識過的,很多場面動輒二、三十個人出現,而且都有戲。有一幕賈母率眾人遊園,寶玉和一大堆姊姊妹妹們都披著大紅外套站在雪地中的景,煞是奪目。也是園中飲宴時,夫人、奶奶、姑娘們席開二桌,大小丫環或在桌旁、或沿著曲廊侍候,外圍還有丫頭、婆子照應,長鏡頭取的景,細膩地具現文字的描述,那是我這平民腦袋怎麼想也想像不出來的氛圍。元妃省親的場面,也是遵照原著,拍得很豪華細膩,呈顯皇家風範,比一些二、三流的宮廷劇不知好上幾十倍。為妃嬪送葬的繁文縟節,從現在的社會角度去想,感慨很深。很多以前閱讀時不會感動而忽略的地方,透過細膩的影像描述,反而比那些風花雪月的部份更觸動心靈。

  除了戲尾部份以寶玉追思的方式重播黛玉的死、拖得太長(二十分鐘有吧),令人特別不耐煩外,我覺得整體還是不錯的,緩慢的節奏,就像重新展讀原書一樣,平平靜靜的餘味無窮。

 

arrow
arrow
    全站熱搜

    bijinluck 發表在 痞客邦 留言(0) 人氣()