close

我的花園 165.jpg  

  我曾經在舊文中寫過,不再在乎讀者對翻譯的批評,這次送書,也同時送出幾本原文。並不是對翻譯已狂妄到自以為是,不怕有人來找碴,純粹是想減輕架上的書籍負擔,為它們找到新的居處。當然,如果有朋友對照(或許從其他管道得到的)原文、有質疑時,我們也可以討論。我不在乎的是那種朦朧空汎的批評,甚麼味道的、感覺的、精神的。真正指出錯誤的地方,我還是會勇於面對、虛心受教的。畢竟,人有失手,馬有失蹄,一本書好幾萬字,我不敢保證精確到沒有萬分之ㄧ的誤失。

  其實在翻譯早期,我的錯誤是層出不窮的。在進大學以前,我對日文完全陌生,連五十音都沒聽過。偏偏就在新生開學的九月,日本宣佈與我國斷交,國內立刻禁止公開說日語、播放日本音樂、電影外,日本文化產品也全面禁止進口,學習環境貧乏,而我也想轉唸中文系,因此,學日文並不積極。沒想到暑假時和表姐開的一個玩笑,竟讓我ㄧ頭栽進翻譯世界,就此不拔。

  日文才學一年,程度粗淺,工具書也只有日華辭典和外來語辭典各一本,率爾操觚,難免錯誤百出。因為自己程度不到,也不知錯在哪裡,只知道有些地方邏輯很不通。例如,我根本不知道夫妻都是跟著子女喊對方爸爸或媽媽,文章中太太在浴室昏倒,丈夫在門外喊她「媽嗎」,我就以為是祖母昏倒了,一路翻譯下去。只記得後面的關係出現混亂,但根本不知癥結所在,於是想辦法自圓其說。剛開始的翻譯大概都是這樣,所以出版社老闆有次意味深長地對我說,「你很聰明」。我也心知肚明,慚愧啊!

  後來在報社的翻譯,多半都要搶時間,來不及細細推敲,錯誤不可免,瑕疵更多。有時候第二天一見報,甚至當天下班回家,我就知道譯錯了,但除非是很重要的數據、觀念或事由,通常不會再作更正,那些只突顯我程度不佳的翻譯錯誤,我不說出來,也沒人知道,就這麼混過去了,長官同事仍以為我是日文高手。

  直到我開始敎翻譯、經歷一番教學相長後,翻譯才有真正的進步。但文化的隔閡仍是一大難關,我能透過書本理解的日本,並非當下的日本,即使很努力追循日本社會文化發展的軌跡,仍與當下有一段距離,這對某些翻譯的內容,是會產生一些不到位的影響。因為知道自己不足,也就更小心了。但就像前面所說,因為自己不懂,即使再小心,也不知道究竟有沒有誤失,只有盡量從旁推敲側擊,看看有沒有問題。

  說到這,就不得不感謝網路的普及了。現在,不用說陌生的外來語,即使艱澀難懂的日文,都可以透過網路查出正確的意思,網路的即時性,也讓我能緊緊跟上當下的日本,成為翻譯的一大利器,減少錯誤的產生。當然,翻譯的錯誤並非就此絕跡,只是,萬一發生了、也知道了,勇於承認、改正就是。

 

 

arrow
arrow
    全站熱搜

    bijinluck 發表在 痞客邦 留言(1) 人氣()